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报告TCD:经颅多普勒(1-2):基础知识、检查操作

TCD是运用超声原理,探查颅内主要供血动脉的血流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报告。

TCD检查除了常规探查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眼动脉、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情况之外,为了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准确判断患者颅底动脉环各交通支的血流动力学,需要的时候还会加做颈总动脉压迫实验、卧立位实验、颞浅动脉叩击试验、对光实验、束臂实验等。

TCD检查操作示意图

经颅多普勒(TCD)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以颅骨较薄部位和自然骨孔(如颞骨、枕骨大孔、眼眶等)作为检测声窗,对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被称为「脑部听诊器」。

由于 TCD 具有很强的操作依赖性,血管的识别通常是在间接参数的基础上进行,因此熟练掌握 TCD 的操作技巧非常重要。经颅多普勒超声招标公告。

本系列文章将对 TCD 的基础知识、常见病变特征等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检查TCD前可以吃饭么?

有哪些注意事项?

检查TCD前可以吃饭。

反而是如果患者长时间禁食禁水,血容量减少,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经颅多普勒超声使用说明。

TCD检查无需特殊准备,着衣领和袖口宽松的衣物方便检查。

图片源自网络

TCD的主要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是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性的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国外于1982年由挪威Aaslid等首推,国内于1988年陆续引进。

TCD主要以血流速度的高低来评定血流状况,由于大脑动脉在同等情况下脑血管的内径相对来说几乎固定不变,根据脑血流速度的降低或增高就可以推测局部脑血流量的相应改变,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脑血管性疾病的检查。

以下就TCD报告上的主要参数及其临床意义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01

深度(depth)

指被检血管与探头之间的距离。对于识别颅内血管非常重要。

02

血流方向(direction)

指被检测到血管血流相对于探头的方向。是识别正常颅内血管和病理性异常通道的重要参数。大家在TCD报告上看到的“+”指血管血流朝向探头;“—”指血管血流背离探头。判断血流方向的意义在于发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判断血管狭窄发生的位置。

03

血流速度

指红细胞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TCD频谱中判断病理情况存在的重要参数。管径大小、远端阻力或近端流入压力的改变均会造成血流速度的变化。血流速度又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在TCD报告上Peak值即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Dias值即为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Mean值即为平均血流速度(Vm)。

04

搏动指数(PI)

描述频谱形态的重要参数。主要受收缩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差的影响,差值越大,PI越大,称之为“高阻力频谱”;差值越小,PI越小,称之为“低阻力频谱”。病理情况下,“高阻力频谱”常见于颅内压增高、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近端血管等情况;“低阻力频谱”常见于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和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远端血管等情况。

05

血流频谱形态

反应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状态。正常TCD频谱表现为红色集中在周边并有蓝色“频窗”的规律层流频谱。如果血流频谱出现了涡流、踹流等频谱紊乱的现象,就可能存在血管狭窄的情况。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能对大家初步了解TCD报告上的一些数据有所帮助。

TCD基础知识

检查前,患者通常无需特殊准备。

检查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双侧半球脑动脉时,患者一般仰卧位;检查椎-基底动脉时,一般为侧卧位。

TCD 检查通常使用专用仪器,与普通超声设备不同,探头频率一般为 2.0 MHz。

检查时,探头置于选定的声窗上,调整探头角度和探测深度(并根据听到的多普勒频移)以盲法获取多普勒信号,确定信号来源的血管及其频谱特征。部分新型 TCD 设备增加了彩色 M 模式功能,可更容易检测血流。

常规 TCD 检查的声窗包括:颞窗、枕窗、眼窗和颌下窗(图 1)。

图 1 脑循环示意图及 TCD 声窗。

CCA:颈总动脉;ECA:颈外动脉;ICA(ec):颈内动脉颅外段远端;ICA(ic):颈内动脉颅内段;VA:椎动脉;BA:基部的动脉;MCA M1:大脑中动脉的M1段;ACA A1:大脑前动脉的A1段;ACA A2:大脑前动脉A2段;aCoA:前交通动脉;OA:眼动脉;pCoA:后交通动脉;PCA P1:大脑后动脉P1段;PCA P2:大脑后动脉P2段;Transorbital:经眼窗;Transtemporal:经颞窗;Transcervical:经颌下窗 ;Transforaminal:经枕窗

经颞窗检查

颞窗是 TCD 检查最重要的窗口,可用于检查大脑前循环血管,包括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颈内动脉末端(TICA),以及大脑后动脉(PCA)。

经颞窗检查时,探头置于颧弓之上,紧靠耳屏前方并略高于耳屏(图 2)。颞窗可分三部分,包括前颞窗、中颞窗和后颞窗(图 3)。

图 2 经颞窗 TCD 检查

图 3 颞窗检查时探头的位置。AW:前颞窗;MW:中颞窗;PW:后颞窗

经颞窗 TCD 检查时,设置最初探测深度约为 50 mm,适当调整探头位置、深度和角度,可探及一朝向探头的血流频谱,对应于 MCA 的主段,即 M1 段(图 4)。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个体差异,各段血管的检测深度可能会有重叠。

图 4 经颞窗显示的大脑中动脉 M1 段频谱

继续增加深度,在达到约 65 mm 时,可记录到一双向血流频谱,此时对应为 ICA 分为 MCA 和 ACA 的分叉处。此时,探头角度略朝前偏,可记录到远离探头的负向频谱,即 ACA 的第一段(A1 段,图 5)。

图 5  经颞窗显示的大脑前动脉 A1 段频谱

回到 ICA 分叉处,不改变深度并略朝尾侧偏斜,可记录到朝向探头移动的正向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血流(图 6)。

图 6 经颞窗显示的颈内动脉末端频谱

回到 ICA 分叉处,增加深度至约 70 mm 时,探头稍微向后和尾侧偏斜,可记录到朝向探头的正向 PCA 第一部分(P1 段)频谱(图 7)。继续增加深度至约 80 mm 时,可记录到背离探头的负向 PCA 第二部分(P2)频谱。

图 7 经颞窗显示的大脑后动脉 P1 段频谱

经眼窗检查

虽然经颞窗检查可获得非常多的颅内血管信息,然而约有 20% 患者经此途径无法获得满意的多普勒信号,尤以老年女性居多。另外,某些开颅手术也可导致经颞窗检查受损。在这种情况下,可经眼窗(闭合眼睑处)评估(至少部分评估)前循环(图 1 和图 2)。

图 1 和图 2 为经眼窗 TCD 检查示意图和实时操作

经眼窗检查时,在深度约 70 mm 处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段 ICA(cs),其血流方向可朝向或远离探头(图 3)。在深度约 40 mm 处,可发现眼动脉 OA,其血流方向通常朝向探头。与颅内动脉相比,眼动脉 OA 具有高阻力的血流速度分布(图 4)。

图 3 示颈内动脉虹吸段频谱

图 4 示眼动脉频谱

应注意:经眼窗时,建议将功率输出降低至 20% 以下,避免潜在的眼部损伤风险。

经枕窗检查

经枕窗(经枕骨大孔)检查时,患者侧卧位,颈部弯曲,使下巴接触胸部。探头沿枕突下方的中线或枕旁窗放置并指向鼻部(图 5)。经枕窗检查的血流检测率差于经颞窗。

猜你喜欢
picture loss